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哪個好 京東超市和天貓超市全對比
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哪個好?京東超市和天貓超市全對比。天貓雙11狂歡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同樣,作為京東比較大的競爭對手,京東也開啟了自己的活動。那么這兩大電商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哪個好呢?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區別是什么呢?小編詳細為您分析京東超市和天貓超市對壘雙方的商業模式優劣勢!
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哪個好天貓與京東的口水戰之來龍去脈
天貓和京東的口水戰源于天貓超市新上任的總經理江畔在七月初于公開場合提出“天貓超市已經成長為目前國內規模比較大、進口商品最多、增速最快、用戶最多的線上超市 ”的論調。京東超市的一位員工首先坐不住了,于是他寫了一封信公開駁斥,指出“京東超市才是國內比較大的線上超市 ”。

天貓超市總經理江畔
隨后這場“誰才是國內比較大的線上超市”的口水戰就打響了,兩者爭論不休,天貓超市說自己需要三年,而京東超市則說自己只需要兩年。
口水戰進一步升級,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做客央視財經欄目《對話》中評價了京東物流的競爭對手菜鳥網絡,稱其吸走快遞公司利潤,菜鳥網絡立即回應稱劉強東不懂得什么是分享,并挖苦京東的虧損境況。
“明明物流是可以賺錢的行業,卻被塑造成‘虧損才是常態’,以此搪塞投資人?!辈锁B發言人說,“資本市場是很公平的,這樣的企業一年市值蒸發掉一半也就不奇怪了?!?/p>
京東和天貓近期頗有針鋒相對的意味,前不久京東收購了1號店并與沃爾瑪合作。一方面,天貓的江畔評價京東與沃爾瑪合作一事稱“相愛容易相處難,祝愿它們能夠走好。”另一方面則在聯合蘇寧后在7月14日,天貓超市又宣布“雙20億”計劃的啟動,未來半年將用20億元補貼消費者,20億元升級物流、供應鏈和商品結構。
雙方暗自較勁,貓狗大戰又將掀起,只不過此次貓狗大戰把范圍集中在線上超市的新“藍?!?。
民眾在看熱鬧之余也紛紛發問,天貓和京東誰是線上超市的第一?然而線上超市老大之爭好像就是京東和天貓的戰場,蘇寧、唯品會這些似乎并不在人們的考慮范圍之內,也似乎基本不把線下超市計算在內,難道線下超市沒有未來了嗎?
線下百貨興起關店潮 電商對線下零售的打擊加劇
受到互聯網浪潮和電商巨頭的沖擊,線下零售業的日子并不好過。

讓我們把眼光聚焦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實際上在過去這一兩年間美國的零售業一直不景氣。據新數據,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各大百貨公司的財務依然不見起色,Sears(希爾斯)、Macy’s(梅西百貨)、Target(塔吉特)等巨頭的同店銷售額仍不同程度下滑,門店數量也在不斷削減。
那么在電子商務尤其發達的中國,線下零售又會怎樣一番景象?熟悉零售業的人都清楚以成都為代表的華中地區零售市場對中國整個零售市場的重要性,而在百貨業相當發達的成都地區,不少老牌百貨商場紛紛關門歇業,興起了關店熱潮。除了自身業態單一、物業老舊等硬件因素,來自電子商務因素的沖擊才是百貨關門歇業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純線下的零售商業模式或許已經不適合當下的互聯網時代,在不少百貨門店關門的同時,眾多老牌百貨店也在謀求線上發展,調整策略,選擇“觸電”、“觸網”,以應對來自電商崛起的壓力,比如不久前中國第一的連鎖超市華潤萬家就聯合美團進軍線上市場,福建的永輝超市更是走了極端,直接被京東控股了。
其實,我們可以從線上線下零售業的增長率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線零售對線下零售的沖擊和擠壓。大概幾乎沒有一家線下超市敢說它可以保持超過10%的年增長率,不是負增長就已經不錯了,中國連鎖超市排第一的華潤去年的增長率也才不過5.2%,而天貓超市對外說連續三年都是300%,盡管數字不一定準確,但這已足夠反映線下零售和線上零售此消彼長的趨勢,至于誰長誰消,相信大家都有切身感悟。

線上超市仍是尚待發掘的“藍海” 這塊巨型蛋糕還沒被咬過幾口
今年4月,有媒體發布了《2015-2016中國移動電商市場年度報告》,其顯示2015年中國移動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64億人。據統計,2015年有超半數的手機網民曾在移動端購物。移動電商成交額首超PC端,移動端將成為電子商務主要的交易渠道。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移動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64億人,同比增長23.8%,預計到2018年中國移動電商用戶規模將接近5億。

此外,中國移動購物市場交易額穩定增長,占整體網絡零售市場交易額的比例不斷上升。預計到2018年,移動端交易額在網絡零售市場中交易占比將超過75%。

盡管線上零售業的增速可觀,然而在體量上線上銷售遠遠不及線下,線下消費比例差不多在90%甚至更高,仍然遠超線上。
這個結論與我們上面的討論并不矛盾,線上零售并不能替代線下的零售,但線下零售業會感受到來自線上零售的巨大壓力,線上零售市場正在飛速擴大。而如果把范圍縮小至超市行業,那么線上超市對線下超市的壓力更甚,我們的確看到了現實中很多百貨市場紛紛歇業。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線上超市絕對是一個遠未開發的“藍?!笔袌?,因為當下的規模實際上還很小,還有許多可擴張的空間。
當下,消費者逐漸失去對實體商店的購物興趣,尤其是年輕人這個群體,他們去大賣場的頻率越來越低,更喜歡在網上購物,坐等快遞上門。更重要的是,他們其中一些人還教給父母如何操作或者直接為他們在網上購買米面糧油、奶制品、進口貨,還有紙巾個護等日用品。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線上超市就像一個巨型蛋糕,誰都想要一口,天貓和京東自然不例外。
而現在的問題是為何我們說線上超市之爭是天貓和京東之間的兩軍對壘?

競爭極度惡劣 天貓京東寡頭對陣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5 年中國B2C 網絡零售市場(包括開放平臺式與自營銷售式,不含品牌電商),天貓排名第一,占57.4%份額;京東名列第二,占據23.4%份額;唯品會位于第三,占3.2%份額;位于4-10 名的電商依次為:蘇寧易購(3.0%)、國美在線(1.6%)、1 號店((1.4%)、當當(1.3%)、亞馬遜中國(1.2%)、聚美優品(0.8%)、易迅網(0.3%),那么也就是說剩下的幾萬家小型電商網站共同分享了6.7%左右的線上銷售份額。
這個比例看起來相當不合理,太過集中,阿里一家獨大,京東排第二,但兩者相距相當大。傳統零售市場絕不會如此集中,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在線市場似乎也沒有這么集中化。
美國在線零售市場中亞馬遜排第一,但其市場份額占比只比30%多一點,全美Top500比較大的電商加起來,也就占80%多一些。因此中國的在線零售市場結構實際上相當畸形。
此外,在美國市場,電商普遍賺錢,而在中國,幾乎只有阿里和唯品會賺錢,其他的都還在虧損當中,中國500強虧損公司名單中,京東商城位居榜首,虧損額達到93.78億元。中國在線零售市場大部分都在打價格戰,實際盈利的不多。連在盈利的阿里平臺上的賣家基本都是賠錢的,據專門做天貓店鋪買賣的人員反映,天貓賣家有95%不賺錢??梢?,中國電商市場實際上競爭極度惡劣,遠不及他表面上看起來這么地光鮮亮麗。
線上商超實際上一開始就是寡頭階段——京東、天貓超市、1號店,伴隨著1號店被京東收購,整個商超天下已歸天貓、京東,線上超市之爭自然就是貓狗之間的你爭我斗。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天貓和京東誰贏誰輸?
天貓和京東的營收情況和規模對比
據京東集團2016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2016年一季度京東交易總額(GMV)達到1293億元人民幣(約201億美元),同比增長55%;2016年第一季度經營虧損為8.649 億元人民幣(約1.341 億美元),去年同期經營虧損為8.226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集團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2016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平臺GMV達到74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凈利潤為53.14億元(約8.2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5%。
從總體數據來看,從增速看,京東比淘寶天貓更快,一季度京東同比增長是55%,淘寶是18%,天貓是34%。新增活躍用戶京東是74%,淘寶是22%。
盡管京東的增速明顯,其體量也難以同阿里相提并論,阿里的GMV幾乎是京東的6倍。在電商還是靠“燒錢”刷存在感的現階段,面對線上商超這一片“藍?!保瑹o論是天貓還是京東都還得拼命往里面砸錢,在這一點上,常年虧損的京東顯然比不上財大氣粗,背靠阿里的天貓,在業務擴張上會因資金不足而縮手縮腳。

天貓的改良平臺模式和京東的在線超市模式
實際上,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的模式有很大的差異,天貓超市類似于B2B2C,而京東則是B2C。
具體而言,天貓超市與天貓單品單店的傳統模式不同,是一種改良過的平臺模式,各品牌商的貨會統一進入菜鳥分布在全國的專為貓超準備的11個中心倉庫,消費者在線下單后,貓超工作人員會把購物車里的商品打包成一個包裹,統一發貨,交給萬象等落地配公司去配送。
在這種模式下,天貓超市不存在庫存壓力,更像一種寄售制,直接與實體超市展開競爭。
京東到家的模式同蘇寧、1號店類似,是一種直采直銷模式,京東的貨物是從品牌商買過來的,然后通過自己的物流團隊送達至消費者,與實體超市實現合作共贏,搭建起一個良好的集中平臺。
總結起來,兩者的差異有三點比較大的不同:一個是貨物所有權,天貓超市倉庫里的貨物的所有權是供應商或者廠家的。京東的貨物是京東從供應商或者廠家買過來的,貨物的所有權是京東的;二是盈利模式,天貓賺的是倉儲保管費,物流費等服務費,而京東賺的是差價;三是天貓超市的物流基本上是外包,而京東則是自建物流,可實現“半日達”,物流速度較快。
至于哪種模式比較好,只能說各有優缺點,留待時間去驗證。
京東與天貓優劣勢對比
以下我們將從網上超市出發分幾個維度分析京東和天貓存在的優劣勢情況。
首先在規模和資金方面,上面也有提及到,京東一直在虧損,連收購1號店都是處于戰略性虧損的狀態,而天貓超市背后的阿里集團資本雄厚,自去年7月以來,天貓超市就投入超10億元對消費者進行補貼,迅速成長起來。前不久,在7月14日的天貓“下午茶”上,天貓就宣布啟動“雙20億計劃”,再在消費者補貼和優化服務方面砸下重金,并預計到2018年天貓將達到千億規模,成為中國線上線下比較大商超。與天貓的大手筆相比,京東在資金和規模上明顯不足,這注定京東很難大刀闊斧式地開展業務。

在產品方面,我們都知道京東是靠3C起家,主打電子產品,而天貓商城則是以女裝、鞋帽等服飾類產品為主。對于線上超市來說,兩者實際上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基本上涵蓋了糧油副食、母嬰用品、食品飲料等日用百貨,實現了全品類。比較不同的是,天貓可能顯得“國際化”一點,其進口產品是比較叫座的產品;而京東則表現出有意在生鮮副食品類大展拳腳。
至于物流這個對用戶體驗至關重要的環節,從目前來看,京東更有優勢一些。我們知道,京東在快遞上投入巨資,京東對物流的投資,2009年到2013年分別是人民幣 1.44億元、4.77億元、15.15億元、30.61億元、41億元。京東擁有中國比較大的眾包物流平臺“達達”,京東超市依托于京東自建物流,便可以把經營地域擴展到全國范圍的2000多個市縣,211限時達、次日達等配送服務廣泛覆蓋,可以實現5元起包郵。

而與之相比,天貓超市的物流目前仍是第三方物流為主,阿里巴巴旗下大數據物流平臺公司菜鳥網絡實際上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大平臺,聯合了順豐、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本質上還是第三方物流,物流速度比起京東還是有些慢的。
布局未來:京東全品類與物流戰略天貓加強國際化
線上超市的滲透率大概只有7%,未來的空間很大,所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爭著啃下這塊蛋糕,但線上超市歸根結底還是零售業,而零售的本質核心有三點:產品、價格與服務。
不管是線下還是線上,首先你要保證消費者可以在你這里買到他需要的產品,這就涉及到全品類;其次,消費者選擇在線上或線下消費,選擇哪個平臺消費,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物美價廉,價格要低,這里關鍵是供應鏈;最后,用戶體驗是電商平臺留住顧客,增強粘性的關鍵,在這里物流是否便捷就至關重要。
無論是京東還是天貓都已經意識這個問題,也在針對各自的優劣勢進行加深或彌補。
天貓日前啟動的“雙20億計劃”絕對不會只是為了應對來京東聯合沃爾瑪的“挑釁”,這是天貓的戰略性轉向。20億元繼續補貼消費者,另外20億元則用于打造供應鏈、商品結構和服務升級,天貓在供應鏈和用戶體驗上投入了巨資。

另外,天貓超市偏向于進口與國際化戰略,進口商品是天貓超市深度運營的類目之一。天貓目前正在瘋狂聯合國際零售巨頭,今年4月,麥德龍已與天貓超市達成深度合作,德國Inferno、西班牙DIA等也即將加入天貓超市的進口產品系列。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把天貓超市定位為繼淘寶、天貓、聚劃算之后第四個消費者平臺,可以看出線上超市對阿里巴巴集團重要的戰略意義。
而京東則在繼續發揮物流優勢、全品類化以及深耕生鮮業務。在京東宣布6.18年度大促的發布會上,董事長劉強東就明確表示,京東未來有三大戰略——技術戰略、品類戰略和物流戰略。

京東一直在努力去3C化,發展全品類,包括食品、服飾、家居百貨、圖書等。日前京東與沃爾瑪達成合作首先把主要銷售副食的1號店收入囊中,增強了京東在食品品類的渠道資源,更重要的是,雙方可能在接下來供應鏈方面有所深入合作;而去年京東曾斥資43億元入股國內商超巨頭永輝超市,則是對商超業務中生鮮業務的一次發力。生鮮、雜貨可能是目前國內實物電商領域僅存的一片大藍海,京東在這兩個品類上也都做足了功夫。

細說那些年阿里與京東不得不說的恩怨情仇
2011年5月
京東商城停止支持支付寶,開始布局自家的在線支付;
2011年10月
劉強東暗示一淘網擅自抓取京東的產品評價,稱其為雞鳴狗盜行為,雙方展開對“流量入口”和“數據”的爭奪之戰;
2012年6月
6月18日京東店慶日,包括天貓、蘇寧、國美在內多家電商網站紛紛展開低價促銷,圍剿京東。這場價格戰,也被成為國內電商界“最慘烈”的一場價格戰;
2012年10月
京東在“沙漠風暴”促銷期間爆料稱,天貓脅迫商家做出二選一的選擇,導致后者退出活動;
2012年11月
京東商城開始向供應商推介旗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當時,阿里的小額貸款已經搞得風生水起;
2013年3月
京東發布吉祥物“狗”,在一年前的這一天,阿里旗下天貓商城剛剛發布“貓”形象為吉祥物;
2014年10月
京東就阿里將“雙十一”注冊成商標一事發表公開信,稱阿里此舉是在借法律之名、行壟斷之實的行為,“有違互聯網開放原則”;
2015年2月
2014年年底,京東繼阿里之后也拿到了處方藥銷售證,兩家正式在處方藥和移動醫療領域開掐;
2015年11月
京東向工商總局實名舉報了阿里擾亂電商市場,阿里則立即回應暗諷京東借機炒作;
2015年12月
劉強東斥責阿里假貨太多,暗諷阿里是故意放縱假貨的存在,借助假貨賺錢;
2016年2月
亞布力論壇上,劉強東和馬云就傳統企業轉型電商隔空對話,針鋒相對。劉強東說當下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是陷阱,馬云說不能單純把電商做渠道,要更進一步;
2016年6月
6月18日京東電商大促,天貓的營銷口號是“真心便宜,不然是狗”,而京東則是“拒絕假貨,不玩貓膩”;
2016年7月
雙方展開關于“誰是線上超市第一”的口水戰,天貓說:“三年內將成為線上線下比較大商超”,而京東則表示,“將在三年內結束商超之戰,成為中國不僅僅是線上的,包括線下的(第一),要超過沃爾瑪,超過家樂福,超過大潤發,超過任何一個零售商,成為中國商超品類絕對的第一”。
……
小編結語:顯然,線上商超業務已經成為電商平臺必爭之物,天貓和京東超市的模式不完全相同,也各有優劣勢,目前雙方也在激烈的互搏中,至于誰輸誰贏,這很難講,大概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