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外賣改名為星選外賣了嗎 百度外賣為什么改名
百度外賣是外賣平臺,只不過現在被餓了么和美團外賣擠下了線,在今天也傳出百度外賣即將改名為星選外賣的消息,網友都覺得有點像星巴克,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百度外賣改名情況!
百度外賣改名說起國內的互聯網外賣,當年可謂是三足鼎立,而隨著餓了么對百度外賣的收購,外賣格局從三足鼎立演變為雙雄爭霸。
艾瑞之前的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在40%左右,餓了么以35%位居第二,百度外賣占18%左右,雖然百度外賣今年的表現差強人意,但合并后的新餓了么對美團外賣的沖擊那不是一般的大,比這個更要命的是,新餓了么不但有市場份額,更有阿里系提供的很多流量入口和以億為單的美金。
據《財經》最新消息,百度以 5 億美元賣掉外賣業務外,還將打包一些流量入口資源給餓了么,作價 3 億美元,包括了手機百度、百度糯米、百度地圖,年限為五年,百度搜索年限為兩年。也就是說,整個收購價格為 8 億美元,交易完成后百度占餓了么股份 5%。
2016年10月,李彥宏首提百度要轉型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他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人工智能將成為百度未來增長的新引擎,涵蓋所有產品和服務。有內部消息稱,與人工智能關系不大的百度外賣和百度糯米正式在內部遭到放棄。
在2017年2月的分析師會議上,李彥宏承認,公司確實降低了糯米和百度外賣的消費補貼和營銷費用。之前在接受《財經》采訪時,他的表述更為直白:“如果真的做不過(美團、餓了么),就不做,該做的決斷也要做。”
百度選擇退出的網上訂餐業務,長期以來便是燒錢大戰的殘酷戰場。這個行業內的幾大公司一直采取補貼商家并向消費者提供較低價格的方式獲得市場份額。而結果并不出人意外,一段時間之后,規模較大的公司由于可以籌集到更多資本(且籌資成本更低),往往贏得戰爭。百度面對規模更大的騰訊和阿里巴巴,以這種方式競爭的能力減弱,是值得關注的現象。
而今日有媒體爆料,在百度外賣賣給餓了么一周年之際。百度外賣改名“星選外賣”,英文名是“STAR.ELE”。
這次改名是在意料之中。此前,百度和餓了么約定的收購條款顯示,餓了么可使用百度外賣品牌18個月,而這次改名動作距離約定時間還有6個月。
曾經的百度外賣,產品力很強,在內容上做了很多創新,是最先開始做跑腿業務的外賣平臺,對用戶群的把握也比較精準,曾經在北京的高端市場(白領)占比很大。
不客氣的說,在百度的產品線里,百度外賣算是很不錯的。當然僅限北京,百度外賣北京是自營的,其他城市好像都是代理商在經營,品質上會差一些。
事實上,百度外賣具有白領市場的先發優勢。由于三次戰略失誤,百度外賣市場份額遭遇斷崖式下跌:
第一次,在2015年下半年,競爭對手調集兵力、大搞補貼,來搶占市場份額之時,百度外賣卻把精力分散出去,做中央廚房、生鮮、食材供給、商超、眾包、電商平臺質選生活等項目。
第二次,2016年春節,給騎手放假,使得年后長時間無法招到騎手。
第三次,2016年11月,為獲取融資,向投資者展示出更好的成績單,百度外賣采取了飲鴆止渴的做法——不顧流水,將盈利提升。具體來說:在商戶層面,多收取5%的傭金,在用戶層面,提高配送費。
百度外賣的倒掉,證明了王興的論斷:O2O 已經到了下半場。隨著百度外賣的出局,如今的外賣市場已成為美團與餓了么的二人戲。
相關文章:
